「銀恨」是真的!美大學研究:拿銅牌比銀牌更爽

斯洛伐克球員在北京冬奧冰球銅牌戰獲勝。(美聯社資料照)
斯洛伐克球員在北京冬奧冰球銅牌戰獲勝。(美聯社資料照)

在奧運摘下銅牌的運動員,很多時候是比拿下銀牌的對手更高興的。美國愛荷華大學在東京奧運的時候指出:「這很違反直覺,一般而言銀牌選手的表現更好,但第3名選手的表情看起來更快樂,勝過那些第2名選手。」

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使用表情捕捉軟體來研究,統計142項賽事的413位運動員,橫跨67個國家,發現金牌選手當然是最爽的,其次是銅牌選手,再來才是銀牌選手,統計出來是銅牌選手微笑的比例高於銀牌選手。

究其原因則是心理預期的落差,銀牌選手大部分具備爭金實力,心理上會拿自己和金牌選手比較,他們有一點點懊惱:假設更改了剛才某個動作,是否就可以拿下金牌?如果是對打類的競技,銀牌經常是輸掉的一方獲得,也就是常說的「痛失金牌」「銀恨」。

台灣舉重女將陳玟卉在東京奧運64公斤量級意外拿下銅牌,她原本以為自己是第4名,「已經哭著在收拾東西」,最後降臨的銅牌也還是讓她哭了,不過是喜極而泣。銅牌選手通常會拿自己和第4名比較,想著自己能站上領獎台就很高興。在對打類的比賽,除非是沒有銅牌戰的賽事,否則銅牌是由勝方獲得。例如北京冬奧最後一日的獎牌戰(男子冰球),銀牌的ROC球員表情木然,銅牌的斯洛伐克球員反而相當高興。

這種心理狀態其實每個賽事不盡相同,例如李智凱在東京奧運感動國人的鞍馬銀牌,還有大陸女將谷愛凌在冬奧坡面障礙技巧的逆轉奪銀,都可以看出他們比銅牌選手更高興。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,主要可能是想展示自己的表情捕捉軟體很厲害而已。

精選文章

賽事分析